10月23日晚8时,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选送的第五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大型原创现代布依戏《谷艺神袍》在筑上演。
《谷艺神袍》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布依戏泰和班“戏神”韦一凤在“破四旧”浪潮中,为了保护皇帝御赐的“谷艺神袍”,带着戏袍藏身山洞十年的故事。编剧楚生说:“这出戏剧的核心在于表现普通的布依族百姓对文化、爱情、良心的坚守。”
“戏神”韦一凤正在展示“谷艺神袍”。贺明勇 摄
65岁的楚生是黔西南州的著名作家,退休前任黔西南州艺术研究所所长,退休后,他依旧笔耕不辍,在黔西南州日报社任编辑。
多年来,楚生写过小说、写过电视剧剧本、担任过舞蹈节目编导,却从没写过布依戏。他坦白告诉记者,以前他对布依戏并不关注。“几个研究布依戏的老朋友去世,让我产生了写布依戏剧本的念头。”不过那时也仅仅是有这种想法而已。
后来,楚生的同学、《谷艺神袍》总导演张华找到楚生,给他说了“神袍”的故事,他动心了。“那时我又有一个对布依戏有研究的朋友去世了,我想,生命太脆弱,再不做也许我就没机会了。”
从签订合同到拿出《谷艺神袍》的初稿,楚生只用了一个月。不过,他之后又自己修改了8次剧本,“写戏剧比写小说和电视剧难,因为要受到舞台和道具等各种因素的限制。”
与传统布依戏相比,《谷艺神袍》情节大开大合、人物关系更复杂、矛盾冲突更尖锐,楚生说:“我想写出吸引年轻人的剧情,不说让年轻人喜欢上布依戏吧,至少让他们感兴趣,觉得这出戏能看。”
楚生在剧中没有树立反面人物,他说,戏剧是向好向善的,《谷艺神袍》里善恶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个人心中,最终“恶”都会回归人性本真。
《谷艺神袍》突破了传统布依戏的大团圆结局:大家拼命保护的“神袍”,在经历十年光阴重见天日之时,已经烂掉了。楚生说:“这是为了升华主题。”戏的最后,神袍烂了,但韦一凤发出呐喊“戏在人心,人在戏在”,让人惊觉:为了保护文化,村民们誓死保护“神袍”,但真正让文化经久不衰的,不是“神袍”,而是人。
张华在兴义出生,在册亨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他做过舞蹈演员、记者,还曾任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策划部主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核心创意组成员。2011年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举行,张华担任文艺晚会总策划,在那期间,张华无意中听到一个舞美说起“神袍”的故事,他很感兴趣,就想着将这个布依族真实的故事用布依戏演绎出来。
“小时候我也看过布依戏。”张华说,“是童年的记忆促使我做这件事。”
《谷艺神袍》排练了三个月,“时间太紧了。”张华告诉记者,“三个月里我改了5遍剧本,甚至有一周就修改了两次。”据悉,韦一凤和未婚妻芝秀的“阴婚戏”便是后来加上的,“为了加强戏剧冲突效果。”
韦一凤和芝秀在举行“阴婚”。贺明勇 摄
这次参加《谷艺神袍》演出的50多位演员,都是业余的。张华说:“这些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老师、学生、农民等,他们中有许多是志愿者。”据悉,剧中女二号老姑妈的扮演者黄成珍是布依戏的传承人,这次她就是无偿参与的。排练期间,黄成珍的父亲住院了,为不耽误排练,她每天起个大早赶去医院照顾父亲,然后准时出现在排练场上。
芝秀(中)收到父母信件催她嫁人,老姑妈(右)和抱赛(左)在劝说芝秀。贺明勇 摄
业余的团队让排练过程充满艰辛。演员的举手投足、台词都要教,舞美、灯光等由于缺乏戏剧演出经验,最初效果也不好。“你看小龙,一看就知道不是专业演员。”小龙是剧里男主角韦一凤的儿子,张华评价他的表演有“山野气、猴气”,不过,他也认为,正是这些业余的演员,让这出戏剧充满原始气息,更能还原生活的本来状态。
剧里大量采用了布依族的传统音乐,音乐基本没做改动。张华说:“布依戏是一个并不成熟的小戏种,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是比较随意的。”不过,在原创过程中,“我试图保护布依戏的朴素风格。”
韦启军今年31岁,是册亨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幸福亨通艺术团团长,在剧中扮演布依族寨子纳戎寨里德高望重的老者抱赛。韦启军是看布依戏长大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在戏中长大”。
韦启军第一次登上大舞台,是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他说,当时感觉特别新鲜、兴奋。
芝秀(左)和抱赛(中)前往山洞看望韦一凤(右)。贺明勇 摄
这次演出给了韦启军一个新体验,那就是“辛苦”。据悉,《谷艺神袍》的演员都没有进行过戏剧表演的专业训练,为了演好这出戏,册亨县从北京、重庆请来了舞蹈老师,演员们7月就开始接受相关舞蹈与戏剧的基训,接着从8月中旬至9月底一直在排练《谷艺神袍》,韦启军说,三个月来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导演是从北京请来的,特别严格,经常给我们抠戏。”
除了出演男二号,韦启军还参与了剧本的创作翻译和录音,带领演员们做道具、舞美的迁换,服装、乐器的分发和管理。他相信,通过这一次打磨,作为幸福亨通艺术团团长的他更加知道怎样去做好一名导演,怎样带好一个团队,怎样演好一部戏。
《谷艺神袍》的演员除了演戏,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韦启军说:“政府非常支持这项工作,演出时间和演员工作冲突了,会帮助演员协调。”不过,他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我本来就是文化部门的员工,不存在这个问题。”
册亨县副县长罗锦:一本书、一台戏、一张碟,把布依戏推出去
册亨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少数民族人口占79.81%,其中,布依族人口占75.19%,是我国布依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布依戏的保护。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为“谷艺”,是黔西南州南盘江一带特有的布依族戏曲艺术,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布依戏全靠民间业余戏队传承,册亨县副县长罗锦说:“布依戏没有专业的演员和剧团,目前整个册亨县有22支民间布依戏队。”
这22支戏队是去年和今年册亨县对该县的民间布依戏队展开地毯式搜索时发掘出来的,“其中还有4支是重新恢复的。”册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代安泽说。
目前,册亨正准备通过“一本书、一台戏、一张碟”来推广布依戏。代安泽告诉记者:“书已经编好了,就叫《册亨布依戏》,今年农历十月初八,就是11月10日会正式发行。”农历十月初八,是布依族庆祝丰收的节日——摘刀粑节,那天,全省布依戏学术交流会将在册亨举行。
“一出戏,就是今天演出的《谷艺神袍》。”代安泽介绍,“以后我们会将这出戏剧制成光碟。光碟分上下两集,上集的内容是布依戏采风集锦,下集就是《谷艺神袍》。”
主办:册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者楼街道拥军路43号
网站标识码:5223270006 黔ICP备19011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