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后续扶持,托稳幸福生活

来源:   发布时间:  字体:

近年来,坡妹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决策部署,举全镇之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在就业增收、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监测帮扶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产业就业提质增效。一是抓好产业配套。以安置区为中心辐射带动民族、茶园、秧亚、岜达等13个村发展种桑养蚕2200亩、养蚕500张、产值150万元。建成电商直播平台、产业实训基地、实用技能培训课堂,孵化新媒体达人5人,帮助搬迁群众销售生姜、糯米粑、土鸡蛋、糊辣椒等农特产品30吨、销售额120万元。二是抓好稳岗就业。用好东西部劳务协作、返岗直通车、稳岗补贴及省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等政策,有序组织输出劳务1966人,发放省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12.7万元、稳岗补贴1.2万元,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开展厨师、家政、电子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保证每户至少1人熟练掌握1门实用技能,培训搬迁群众112余人次。三是抓好资源盘活。引进隆祥服饰、煜炎塑料、聚四方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160人,鼓励搬迁群众开设小超市、早餐店、修车场等自主创业14家,盘活安置区门面96个。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一是教育服务不断优化。持续改善安置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及坡妹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办学条件,提供学位2790个,新市民适龄儿童1302人全部入学。二是公共医疗不断健全。建成社区卫生室1个、引进药店1家,基本实现搬迁群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范运行新市民综合服务中心,改造坝坝球场、社区足球场,建成坝坝夜市,维修污水管网3千米,疏通下水道1千米,维修供水管道5处,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改善搬迁群众生活环境。四是社会保障不断夯实。发放搬迁群众城市低保375户1170人693万元、一次性临时救助11户3.6万元。常态化跟踪服务192名搬迁残疾人、85名搬迁留守未成年人。

社区治理精细暖心。一是多措并举解决民生事项。投用“微商铺”12个解决搬迁群众就业16人,有效提升社区环境。组织社区物业开展公益理发5次、搬迁群众受惠135人次。二是矛盾排查化解见实效。组织社区网格员、联户长开展“敲门行动”,成功排查化解安置区婚恋纠纷、邻里纠纷6起,整治高空抛物安全隐患1起。三是治安巡逻促稳定。组织派出所、社区干部成立夜间巡逻队,常态化开展夜间治安巡逻,全覆盖巡查偏僻路段、背街小巷、广场等易发案区域,确保社区和谐稳定。

文化服务多元多彩。一是开设“糖果书社”图书馆。建成投用“糖果书社”图书馆,募捐图书5000余册,入馆登记685人次、借出书籍239册,不断满足社区教育和互动交流,促进社区共同成长。二是举办“一老一小”集体生日会。举办集体生日会1场,社区老人、儿童180余人兑换小礼品100余份,让安置区老人、儿童充分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三是开展“微运动”活动。成功举办“和美社区”“健康杯”等系列坝坝篮球赛及“快乐乒乓”比赛,极大丰富群众文娱生活,显著提升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幸福感。

基层党建全面引领。一是汇聚人才谋发展。携手中南大学共建“中南大学春晖·乡村振兴工作站·坡妹站”,带动中南大学校友捐赠助学基金2万元,设计“峻美”系列产品包装13个,创作“坡小妹”IP形象,实现了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二是党员带头促发展。坚持“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社区党员走访服务搬迁老人、留守儿童和安置区“小微”企业121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47个。三是建强阵地抓发展。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社区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配备“两委”干部共10名,驻村干部4人,党员63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更好服务搬迁群众。社区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增收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