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布依族摔糠包的来历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2-05 09:43:00    文章字号:   

  摔糠包,既是布依族传统的体育活动,又是布依族青年选择对象,传递信物、确定终身的活动。居住在南北盘江地区的布依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都要进行摔糠包的活动。届时青年穿着节日盛装,赶到既定地点,男女各据一方,拉开阵势,各拿一只有色的糠包。男方用红色,女方用蓝色,向自己的意中人摔去,复来往返。在场外的老人和小孩不时喝彩助兴,热闹非常。

  摔糠包的活动始于何时,没有资料记载,只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户布依族人家,只有一个独生女,生得聪明美丽,心灵手巧,村上的小伙子无不为之倾倒。姑娘长到十九岁,时逢秋收后打摘刀粑节的第二天,姑娘家同时来了五个媒人。一个是帮寨主家说媒的;一个是帮教书先生家说媒的;一个是帮猎手家说媒的;一个是帮铁匠家说媒的;一个是帮老魔公家说媒的。五个媒人在一起,各说各家公子的英俊,各道各家财产的富有,各唱各的调,各演各的戏,各显神通,把姑娘家的吊脚楼房震得瓦片横飞,壁巴裂缝。把老俩口急得团团转,不知听哪家的好,许给哪家行。因为这五家人都是村上有声望的,不答应,得罪不起,答应了,姑娘只有一个。但是姑娘却镇静自若,只忙于递烟递茶,煮饭做菜,以礼相待,叫媒人摸不透其心,猜不着其意。最后她只说:“现在我不能答应嫁给哪家的公子,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看情况才决定”。

  “叫我们回去怎样回答主人家的话?请姑娘讲清楚一点。”五个媒人同时哀求。

  “到腊月二十四日送走了灶王神,百无禁忌以后,他们再选个吉日来吧。那时还得请你们帮忙哩”。姑娘轻松地说了以后,五个媒人不敢再问就走了。

  五个媒人回去各自向主人交差,那五家主人虽认为这姑娘无理轻狂,但为了得到这样一个聪明美丽的儿媳,也就不便发作,只得睁眼巴巴地等待。

  姑娘送走媒人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如此这般地对两老说了一遍。两老知道女儿历来办事认真,争强好胜,虽有违背常礼,但不这样决定,也无他法,只好随她去做。

  打发五个媒人走后,姑娘赶紧缝制一只红色和一只蓝色的各五寸长三寸宽的布袋,每只布袋的四个角系上红黄青蓝白五色线,然后装上谷糠缝好。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四日,当人们送走了灶王神,五个媒人又来了。姑娘的父亲对五个媒人说:

  “勇敢的小伙子人人爱,聪明的姑娘人人夸。我家小女不贤也不才,承得你们夸,上门来说媒。井边挑水先来先挑,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我身边只有一个姑娘,你们五人同时来,叫我许给哪家呢?恕我打破常规,让青年们通过摔糠包,在大庭广众中,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去选择意中人,只有这样才公平。”

  “我们村上姑娘多又多,好的小伙子也是家家有,要得到意中人,到摔糠包场上选。”姑娘接着她父亲的话说。后来又讲了摔糠包的几条规定:

  1.摔糠包活动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举行,两只糠包的大小和重量要一样,男用红色,女用蓝色,第一轮打出去后,男女可以兼用。

  2.参加的人数不限,男女各摆开阵势,相距十至十五丈远。

  3.第一轮摔出去后,双方抢得糠包,便瞄准自己的意中人摔去,若击中目标,双方退场。被击中者,一定要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大的金银项链,小的花带手绢。退场后若一方不退信物,另一方也不去要回信物,则双方都满意,可定下终身。

  姑娘提出用摔糠包,传信物,定终身后,得到青年们的支持,也为全社会所接受,因此代代相传。

  那年摔糠包活动以后,寨主的公子,教书先生的少爷,老魔公的大少爷,猎手的儿子,铁匠的后代都没有得到那个姑娘,因为媒人并非能代替青年的心意。可是,他们在摔糠包上都选到了自己的情人。

  

讲  述  人:覃发修

  

搜集整理人:黄福建


【上一篇】:  转场舞
【下一篇】:  册亨布依族的过年习俗

主办:册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者楼街道拥军路43号

网站标识码:5223270006 黔ICP备19011386号

贵公网安备 52232702000102号